三年级 刘宪芝
作为教师,对待学生,要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。只有付出了爱,教师才能成为让学生喜欢的老师,才能成为名师,为什么教师的爱如此重要?作为小学生,他是否喜欢老师的依据首先是情感性的“老师是不是爱我”。学生认定你爱他时,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你的批评就会被学生理解成关心和帮助,你的表扬就会被理解为肯定和鼓励;相反,当学生认定你不爱他时,你的批评可能被理解成歧视和“挑刺”,表扬则会被认为是讨好和利用。
比如:我们遇到一些表情不正常的学生时,如果主动和他搭话,他会觉得老师是在关注他,在这种心理支配下,他会说出平时在教研室很难听到的真心话;当我们与某个学生擦肩而过时,我们可以提醒他“天气凉了,要多穿衣服哟”!诸如此类的话。从我自己的实践经验来看,即使是一个调皮的学生,都不会对我不予理采,一定会和我交流几句,而且一定是真心话。
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,还应养成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的习惯。沟通最重要的,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。在一个班级里,学生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异,成绩上的差异,个性上的差异……老师不能因为这些差异,就“差异”对待学生。优等生的确讨老师喜欢,但是处在中游的学生和后进生,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。
三年级有一个学生每次上微机课都不跟队去,他总得在校园里玩一会儿再去,开始我批评教育了他几次,结果效果并不明显,我意识到这样做不能解决根本问题。于是,出于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,我试着换一种思路,一种方法找他谈了谈,倾听了他迟到的原因,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因为自制力不强,总是控制不住自己,想在外边多玩一会儿。然后,我给他提了几点意见,其中一条就是只要他不迟到,我就奖励他一颗红星。从那以后,这个学生再也没有迟到过,学习也比以前积极主动多了。
反思该同学的变化过程,可以发现,如果我继续对他批评教育可能会引起他的反感,结果会适得其反。老师应和学生平等交流沟通,而平等交流的习惯,是学生愿意和老师交流并能建立亲密关系的桥梁。
一个真正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懂得洞察学生的内心,并用一种巧妙的方式让学生心悦诚服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而不是简单的批评,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意义。作为老师,要学会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,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深处,用心去教育,用智慧去教育!